演讲稿、协议书、合同、宣言口号、心得体会、总结报告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

2025-07-11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1

  《金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好听的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2

  《黄山奇松》: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_,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了解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最佩服谁的绝招,运用想象的方法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3、在读说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并产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教学难点: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从中体会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还要从“习惯、朗读、知识”三个方面来考查同学们参与学习的情况,你们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吗?老师相信你们个个会表现得很棒!

  1、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课文?(有关童年生活的课文)

  2、记得《争吵》这一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我和克莱谛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而发生了争吵,他感到不安、后悔,可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结果克莱谛先提出和好,两个又重归于好的事。)

  3、这是发生在两个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我们能知道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略读课文)

  5、以往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略读课文的?(弄清导读问题)

  二、明确问题,学法迁移:

  1、明确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16课。

  ①自读导读:画出要解决的问题

  ②汇报板书:我们要思考什么问题?

  几个小伙伴都比了哪些绝招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小柱子怎样练绝招

  ③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通常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主要内容)

  2、回顾学法: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①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②几个小伙伴比了哪些绝招——(圈一圈、画一画)

  ③最佩服谁的绝招——(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④小柱子怎样练绝招——(想象)

  三、自学合作,开放拓展:

  1、自学:

  ①问题清楚了吗?方法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测试卷

  自学测试:

  1、下面几句话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表述,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5分),说出理由(+5分)。

  A、课文主要写: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事。

  B、课文主要写:几个小伙伴比绝招的事。

  C、课文主要写:小柱子在和小伙伴比绝招时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很丢人,就暗暗练起绝招,结果在又一次比绝招时受到小伙伴称赞的事。

  2、几个小伙伴比了哪些绝招(每答出一处+5分)

  3、你最佩服谁的绝招(+10分),可参照“温馨提示”来回答。

  温馨提示:(1)我最佩服()的绝招。我是从第()自然段()句话体会出来的,我抓住了(),这个词(句)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所以我最佩服他的绝招。

  4、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10分)

  ③开始自学

  2、小组交流:

  师:还有两分钟时间,第3题在小组内交流,1号组长领着打分。

  3、全体反馈:

  (1)检查朗读:(正确、流利+10分,有感情+10分)

  a指4人: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大家同意吗?

  b就像这样,在小组内接读全文,2号组长打分。

  总结:得10分举手,恭喜,闯过朗读关。得20分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了,下课后教教你的同伴,让大家共同进步。接下来我们来闯知识关!

  (2)汇报试卷:

  A、主要内容:c,原因(起因—经过—结果)

  B、三胖:憋气

  二福:空翻、不靠树倒立、单臂倒立

  小柱子:靠树倒立、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C、最佩服谁的绝招:学生参照“温馨提示”汇报

  D、想象小柱子怎样练绝招

  (3)开放:

  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拿出什么绝招?(你想练什么绝招)

  四、质疑总结,布置任务: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累计分数(个人、大组)

  这节课有不少同学得了满分,说明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们

  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能对这些学习方法还没能完全掌握,希望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略读课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博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继续故事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最新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文中明白题目“绝招”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可以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