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协议书、合同、宣言口号、心得体会、总结报告

心声说课稿

2025-03-07

心声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声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声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心声》。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课:

  一、说教材:

  《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这些目标的`制定也是依据单元要求和课标要求制定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本文重点是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弄清“心声”含义。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采用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学案式教学法。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结合文本的方式;重难点突破采用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式导入法,师生互动,活跃气氛,走进文本。

  (二)学生自读目标、学法指导

  带着目标学习,让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掌握学法,有法可循,事半功倍。

  (三)速度课文,完成自主导航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导航

  (五)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攻关部分

  (六)各组抽代表发言,教师明确并指导

  (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训练,教师明确答案并点拨指导

  (八)教师小结

  心声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

  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

  五、说教法

  课堂要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采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年轻人的心声》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检测字词 了解作者 (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故事进程的时间线索的词,变换人称,以李京京或程老师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会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并初步感知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梳理情节

  1. 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拍成几集合适?请各位编剧整理剧情,找好每一集的位置,对号入座。

  剧情介绍

  第一集:公开课上李京京主动请缨

  为保荣誉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回家路上读讲义思亲念友

  小树林里念课文触发真情

  第三集:放学后听读课文真情流露

  窗外边纠错同学被指妒忌

  第四集:课上指定者胆怯老师受窘

  关键时京京举手以情感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平时的梳理情节 变成整理剧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疑惑探究 合作研讨

  考虑到学生认知的需要,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京京很渴望朗读?属于什么描写?

  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你还读出了他的哪些心声?

  问题三:小说中哪个人物你印象最深?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既分析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又分析了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明确了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突破了重难点。这一环节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展开教学,问题由浅到深,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笔记习惯,通过概括和对话等手段提高语文技能。

  (五)、拓展延伸

  1、主题班会---欢迎新同学

  假如文中的主要人物李京京明天就要转入咱们二曲中学读书,而且点名上咱们九二班,我们来模拟一次主题班会,以“李京京要转入咱们班,你欢迎他吗?为什么?”为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师生面对面---送给程老师的真心话

  假如文中的程老师也调入我校任教了,今天我们也模拟一个“师生面对面”节目,请大家送给程老师一些真心话,表达一下你们的心声。(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情感与价值目标的体现)

  (六)、小结

  这节公开课,年轻的程老师经历了一次考验,李京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取得了成功。也希望大家在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着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同时,李京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给孩子以平等的关爱,不要让每个人消失在被爱遗忘的角落。我也希望让我们师生用爱和理解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彩桥,携手迎接属于我们的精彩的明天。

  (七)、作业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心声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依据,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列说明。诚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说教材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表达了众多教育者的心声。它直指教育界中的“精英主义教育”,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尖锐而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精英主义教育”还是“大众主义教育”?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人文关怀?公开课要讲成“样版戏”吗?《心声》其实就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唤。

  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而本文也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比较接近他们的生活,很容易产生兴趣和共鸣。因此在方法技巧上应加以点拨指导。

  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故事情节,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概括情节,学习缩写

  2、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心声”的深层意义

  说依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力争创建生动而又活泼的语文课堂

  说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进列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味文中人物的心声,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本人的心声。

  说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会唱《说句心里话》这首歌吗?从这首歌里我们聆听到了一位战士的“心声”。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写的《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板书课题)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的解决情况。

  蟋窣xīsū纸捻子niǎn发窘jiǒng

  妒忌dùjì赵小桢zhēn发颤chàn

  检查对作者的了解情况。

  初读感知,倾听心声。

  学生快速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故事情节,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本人的心声。

  自由阅读,解读心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列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跳读、选读、品读,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找到共鸣。还组织学生进列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根据本人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本人的独特体验。

  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他的心声是什么?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

  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

  从程老师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文中有什么依据?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合作探究,感悟心声。

  讨论问题一:文题取名“心声”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总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讨论问题二:《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

  作者对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作为我们学生,我们应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他的成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携手前列吧!

  课外练笔

  1、把本文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2、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长信,以叙述本人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希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要真实,用语要有分寸。

  (这样设计既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概括、想象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心声

  黄蓓佳

  主要人物:李京京(沉郁、执著、倔强)

  故事的开端:朗读要求被拒绝。

  故事情节故事的发展: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声情并茂朗读。